海阔凭“渔”跃 ——“振兴之路·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展”各板块扫描②

作者:省发展改革委

来源:辽宁日报

发布时间:2024年08月16日

  香煎鲅鱼、老醋蜇头、罐装虾皮、扇贝肉、蚬子干……8月15日,在“振兴之路·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展”现场走一圈,这些鲜美的海产品时时让人生出“我是不是误入美食节”的疑惑。而除了让人挪不动脚,它们还承担着另一个重任——生动地展示辽宁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。

  毗邻黄、渤两海,坐拥辽东湾、海洋岛两大传统渔场,我省发展海洋渔业有着优越的条件,海参、海胆、蛤仔、多宝鱼、海蜇等海珍品养殖规模居全国首位。2023年,全省海洋渔业增加值412.3亿元,居全国第五,增速5.0%,居全国第四。全省海洋渔业“全产业链”持续完善,渔业加工企业达到844家,年加工能力超过300万吨,居全国第三位。截至目前,全省已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44个,位列全国第二。

  一直以来,海洋捕捞业是海洋渔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被称为“海上金矿”的南极磷虾如何跨越万里,从南极来到大连?答案是坐船。

  在成果展的入口处,人们一眼就能瞧见这艘船——“福兴海”轮的模型。展位工作人员介绍,这是我国第一艘自主设计建造、拥有完全知识产权、世界最大、最先进的世界一流专业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。别看模型看起来小小的,但其真实长度足有136.6米,年捕捞能力达8万吨!同时,“福兴海”轮还具备国际先进的加工废水处理系统,实现废液零排放,极大地保护南极的海洋环境。

  顺着参观路线前行,许多水产养殖领域的产品设备映入眼帘——海水养殖业同样是海洋渔业发展的一大支柱。

  在盘锦展位,几个深灰色、造型如同小房子的展品模型尤为可爱。

  “这是盘锦农业发展集团自主设计研发的新型多功能人工鱼礁。”盘锦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作人员宋晨曦介绍,人工鱼礁通过“搭房子”“建别墅”的方式,为海底的海洋生物提供繁殖、生长、索饵和避敌的场所,是增殖渔业资源、保护生物多样性、实现海洋农牧化的重要途径。“‘小房子’的使用寿命一般在35年以上,根据客户需求和海洋情况的不同,其形状和结构也会有所区别,目前已应用于盘锦市国家级海洋牧场7150亩水域,也将面向全国进行推广。”宋晨曦说。

  熙熙攘攘中,观展者与讲解者不停交流,期待以渔业发展为窗口,更多地了解辽宁海洋经济的盛景。

Baidu
map